
一、服务对象与内容
我司最新研发的MEIKA膳食营养解决方案面向各级医疗机构、政府行业学会、健康管理机构、互联网医疗企业等多元主体,提供专业、智能的营养管理方案。同时,与全国营养医生、注册营养师紧密协作,为公立医院、民营医院、药企、健康管理机构等,打造体系化的患者营养管理服务以及临床营养教育培训体系。
二、核心功能模块
(一)个性化营养配餐
患者端:系统依据患者的年龄、性别、体重、健康状况(如糖尿病、术后恢复等)以及口味偏好,量身定制个性化膳食计划。例如,针对术后患者,系统会给出高蛋白、易消化的餐食建议;对于糖尿病患者,则推荐低糖、高纤维的食谱。
职工端:结合职工设定的健康目标(如减脂、增肌、控糖),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,并支持长期跟踪管理,助力职工达成健康目标。
(二)全流程膳食管理
订餐与支付:借助微信平台,实现便捷的订餐及支付功能。患者和职工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调整订单,提升用餐的灵活性和便利性。
备餐与分餐:系统对备餐流程进行优化,有效减少食材浪费。同时,支持分餐标准化操作,确保每一餐都能达到营养均衡的标准。
采购与库存管理:集成采购模块,根据订单数据自动生成采购清单,帮助机构精准控制库存,降低库存成本。
(三)智能分析与教育
营养评估:实时分析用户的饮食记录,评估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的摄入是否达标,并针对不足之处提供改进建议,引导用户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健康知识库:提供丰富多样的营养知识,涵盖食物的营养价值、健康饮食原则等内容,帮助用户提升营养认知水平。
(四)多场景应用模块
医院智慧餐厅:具备快捷支付、健康管理、福利管理等多种功能,提升医院餐厅的就餐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食堂管理:支持智能排菜、安全溯源、环境监控等功能,实现食堂运营的精细化与智能化管理,保障食品安全和就餐环境的舒适。
三、功能框架与技术特性
(一)功能框架
系统采用SaaS架构,由营养师智能工作台(专业级分析系统)、用户端(App/小程序)、营养配餐一体机共同构成。
(二)技术构架
多模态接入:Web端支持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场景,移动端(App/小程序)实现校外实践的全场景覆盖,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。
营养溯源:配备跨版本数据同步引擎,能够追溯配餐食材营养素的数据版本来源,可追溯至《中国食物成分表》2002版、2004版、2009版以及标准版第6版第一、二册。同时,配餐算法确保教学与实践数据可回溯,为营养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。
多端协同架构:营养师智能工作台(专业级分析系统)与用户端(App/小程序)之间实现数据相互调用,方便营养师及时了解用户情况,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。
(三)数据特性
营养超算平台:对一般营养成分(40多种)、氨基酸成分(22种)、脂肪酸成分(46种)进行三维度动态比对,支持跨食材、菜品的混合分析,为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。
智慧排行榜:采用多维度排序算法(营养素密度/分类权重/混合指标),通过H5二维码实现即时共享,方便用户了解营养信息。
云食材库:拥有2800+标准化食材数据模型,支持个性化收藏体系,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收藏常用食材。
智能菜品引擎:内置2.6万多带量配方数据库,通过AI驱动,可根据菜系、区域、疾病等因素进行智能推荐。
药膳知识图谱:包含600多种结构化药膳数据,涵盖性味归经、适应症、禁忌等多维属性,为药膳配制提供专业指导。
动态食谱工厂:基于7日营养热力学模型,实时生成膳食宝塔分析、氨基酸评分、营养热力图等评价工具,帮助用户直观了解饮食营养情况。
闭环式配餐工作流:形成“评估→配餐→追踪→优化”的完整闭环,确保营养配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DRIs动态查询系统:对接卫健委权威数据源,支持多维度交叉检索,为用户提供准确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信息。
三级计算模式:提供精算、粗算、自由模式三种计算方式,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计算需求。
云食谱智造系统:支持私有、团队、公有三级发布体系,方便用户分享和管理食谱。
(四)多源数据融合
系统集成每卡小程序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-2030年)》、《国民营养计划(2017-2030年)》、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等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,以及由地市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、定期公布的其他科学研究依据,作为营养配餐的指导依据,确保营养管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。
